close

money-1194455_960_720  

 

撰文:張國蓮

 

國內ETF的熱潮持續擴散,台灣業者發行ETF至今年將滿14年,前面11年,ETF投資標的每年只有個位數的發行量,2015年起卻呈倍數增長,發行了13檔,2016年發行28檔,今年至2月8日止就已經發行了5檔,目前國內ETF總數量已達69檔,資產規模則從2003年的394餘億元,增加至2016年底的2600餘億元,成長近5.6倍。
 
隨著投資熱度持續升高,近年積極發行ETF產品、一心想要超越龍頭元大投信的富邦投信董事長胡德興表示,富邦今年會以ETF產品為主,發行量是2位數。而緊追在富邦投信之後的國泰投信也非常積極,這些投信業者們,不只在數量上競爭,也在產品類型上互別苗頭。
 
因此,ETF產品原本只有完全追蹤指數的原型ETF,增加了看空市場走勢的反向型ETF、倍數看漲或看跌的槓桿型ETF;投資標的也從股價指數,擴增到商品、匯率、債券等。觀察業者近1年發行ETF的模式,每發行一種ETF產品,會同時推出原型、反向、槓桿等3檔,來滿足不同投資人需求。
 

ETF產品多元化發展
僅少數標的適合長期投資
 
國內ETF市場鬧熱滾滾,成立將滿24年的海外ETF市場也不遑多讓。1993年美國推出全球第1檔SPDR S&P 500 ETF(股市代碼SPY)至今,全球ETF總發行量已經超過上千檔,包含債券、房地產、原物料、黃金及匯率等多元化的產品類型。
 
根據資誠(PwC)全球ETF調查報告,預測全球ETF總資產將在2021年超過7兆美元,是2015年底的1.5倍多。其中,北美(美國為主)ETF的資產總值,將由2015年底的2.1兆美元增加至5.9兆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23%;歐洲ETF的資產總規模,則由2015年底的4600億美元增加至1.6兆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28%,成長最多;亞洲市場規模相對較小,預期資產規模將由2015年底的2080億美元增加至5600億美元,複合年成長率22%。
 
當投資人支付較高的費用成本,多數基金績效卻只貼近指數時,同樣績效緊貼追蹤指數,但費用相對低廉的被動式操作ETF,就吸引了投資人的目光,因此成為基金業者想擺脫經營困局的新選擇。
 
長期投資且推廣ETF的財經作家綠角表示,很高興台灣ETF市場朝國際化靠攏,讓投資人的選擇可以更多元化,不過他提醒,槓桿、反向等ETF蓬勃發展,但就指數化且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,投資人不但用不到,且可能反受其害。
 
另一位知名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,則以「等很久」來表達對ETF國際化的歡迎,然而他卻說,國內業者發行的ETF中,只有元大台灣50(0050)、元大S&P 500(00646)以及元大美債20(00679B)值得購買且長期持有10年以上。
 
為什麼2位ETF達人如此評論?這就要從產品的型態及操作方式兩方面來了解,這也是ETF投資人需要自我修練的功夫!
 

5關鍵挑選ETF
不是隨便買都能賺
 
ETF
的分類方式與共同基金類似,不過專家與業者特別提醒投資人,追蹤指數的原型ETF適合長期投資,反向與槓桿型ETF只能短線操作。也就是說,投資人必須先確認標的市場,以及投資目的是長期投資或想要短線投機,再從眾多ETF商品中,根據以下5個關鍵條件,來挑選適合自己的ETF。
 
關鍵1 指數架構 首選全市場指數
 
看指數架構有2個角度,一是指數涵蓋面,另一個是編製方式。
 
涵蓋面最大的是全市場指數,包含掛牌上市的每一檔有價證券,例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、日本東證股價指數;部分涵蓋的指數,則是依據某些標準來挑選有價證券並加以編製,例如道瓊工業指數是挑選S&P 500指數中最優質的30檔強勢個股編製而成;日經225指數是從東京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,選取市值大與流動性最佳的225檔優質藍籌股加以編製而成。
 
編制方式也有2種,一種是以股價加權計算的指數,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與日經225指數為代表,另一種是以市值加權計算的指數,例如台灣加權股價指數、日本東証股價指數、富時中國A50指數等,是目前最普遍的編制方式。
 
為什麼指數架構很重要?因為ETF是複製所追蹤的指數成分標的而成,ETF的績效必須盡可能貼近所追蹤的指數,所以標的指數中成分股的表現好壞,會直接影響投資人的報酬。

全文未完,精彩內容請見Money錢》20173月號第114

 



1110      ←點擊按讚fb粉絲團,追蹤NEW文章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smanage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